当前位置:首页
 > 专题专栏 > 追赶发展进行时
药材变“药财” 致富有“良方”


发布日期:2024-01-17 00:02 信息来源: 漳县农业 字号:[ ] 视力保护色:


时下,正值黄芪、小黄芪、党参等中药材采收、扎捆、晾晒的关键时期。走进甘肃省漳县武当乡邓家里村,冬日的暖阳交相辉映,照在铺放整齐的中药材上,一股浓香的药材味扑鼻而来,特色中药材“丰”景与笑容无时不显得交相辉映。

近年来,漳县武当乡以抓好传统产业为基础,以发展特色产业为抓手,充分发挥各村“两委”班子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积极探索创新中药材“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“家庭农场”等新型产业化经营模式,引导群众争先效仿,呈现了“以点带面、影响一片、带动一方”的良性连锁反应。

“今年党参的价格卖到了55元一斤,黄芪和小黄芪的价格都很不错,而且政府还给我们每亩补贴价值300元的肥料、地膜等物资补贴,所有的中药材加起来我总共种了20亩。”中药材种植大户邓玉子介绍。

“现在党参正是梳理、晾晒、加工的时候,再过半月就可以买卖了。明年我计划再多种几亩党参,自己也买一辆崭新的药材采挖机。”正在搭架悬挂党参的邓家里村村民景向虎说。

邓家里村党支部书记刘亚萍介绍,今年以来,邓家里村充分挖掘地域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优势,引导带动村民种植中药材2000亩,中药材使邓家里村走上了致富发展的“快车道”。

下一步,邓家里村党支部将坚持以“农场+农户”的运营模式,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,建立联结带动机制,与农户建立经营合作关系和利益联结关系,实现互利多赢,促进产业增效益、农民增收益、集体增实力,不断夯实乡村振兴发展基础,奏响乡村振兴“富”民之歌。



[  打印本页  |  关闭窗口  ] 分享到:
责任编辑:漳县管理员